中医在对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有时可以见到两个证型的证候互相参见,这时治法方药也应随症情的变化而变化。首先应权衡一下以哪个证型为主。例如胸阳不振,心脉瘀滞证兼有气阴虚者,既有胸膺闷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又有疲倦乏力,口咽干燥,脉沉弦等,但无气短心慌等症状。治法:宣痹通阳,化瘀通心脉,兼以益气。方用宣痹通脉汤加党参、麦冬治之,即可同时收效。反之,如果心气阴虚、心脉瘀滞证为主,兼有胸阳不振,即见胸膺刺痛,时作时止,劳累易发,兼有胸闷气塞,气短心慌,疲倦乏力,活动加重,口咽干,舌质暗,舌尖偏红,脉沉缓无力,治宜益气阴,强心力,化瘀通脉,兼宣痹通阳,方用益气通脉汤加瓜蒌、薤白治之,则两证兼治,洽中病情。
金色狗尾草
学名 Setaria glauca (L.)Beauv.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广布全国各地。为害作物参见狗尾草。
形态特征 茎秆直立或基部倾斜,节外生根,株高20一90cm。叶片条状细长,叶片基部多具毛;叶鞘扁且窄,浅红色,光滑无毛;叶舌由1mm柔毛围成圈状。圆锥花序圆柱状,直立;刚毛金黄色或略带褐色,长8mm,椭圆形;小穗有1—2个花,先端稍尖,一般一簇中仅一个发育;一颖长为小穗的1/3左右,二颖长为小穗一半,具5—7脉,第一外稃及内稃与小穗等长。谷粒端尖,成熟的具横皱纹,背部隆起。
生态特点
生于较潮湿农田、沟渠或路旁;其他特点
参见狗尾草。
五鬲气 忧膈、恚膈、气膈、寒膈、热膈的总称。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五鬲。参见该条。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
[字母W]栏目
无嗣 出《辨证录·受妊门》。指无子孙而后继无人。参见不孕条。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
[字母W]栏目
温毒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二。 ①指春温发斑。《医学入门》卷三:“春温发斑,谓之温毒发斑。”参见温毒发斑条。 ②指温邪热毒病证之概称。《温病条辨·上焦篇》:“温毒者,诸温挟毒,秽浊太甚也。”临床以突发寒战高热,头痛恶心,身骨酸痛,心烦,口渴,溺黄赤,脉洪数(或数大)苔黄、舌质红绛为常见,其后或见头面或颐部红肿,或咽喉肿痛起腐,或身发斑疹等。其治以清热解毒为大法。选用普济消毒饮、升麻葛根汤、三黄石膏汤、黄连解毒汤等方加减,并可配合针刺及外治法。热入营血者,宜凉营解毒,用清瘟败毒散加减。参见大头瘟、发颐、烂喉痧等条。可见于流行性腮腺炎、头面丹毒、猩红热及重症麻疹等病。 ③指赤癍、丹疹类疾病。吴坤安谓:“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或天时亢旱久燥,温疫流行,发为赤癍、丹疹,其毒弥满三焦,目赤舌绛,汗出津津。……宜凉膈散去芒硝、大黄,加石膏、牛蒡、人中黄,大便秘者,去硝、留黄。”(《伤寒指掌》卷三)。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
[字母W]栏目
胃疟 病名。亦称食疟。《素问·刺疟篇》:“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参见食疟条。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
[字母W]栏目
胃经 足阳明胃经的简称。参见该条。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
[字母W]栏目
腲腿 病证名。见张杲《医说》。即腲腿风。参见该条。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
[字母W]栏目
共 40 页,当前第 1 页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