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呼吸道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其中以病毒多见。抗生素治疗效果差。我院于2001~2003年间,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潘生丁及大青叶合剂分别进行治疗并随防观察。 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其中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
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其中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在5个月~12岁。病程1~10天。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低热4例,中等热37例,高热14例,咳嗽36例,流涕或鼻塞27例,咽部充血,疱疹37例,皮疹4例,呕吐9例,头痛6例,鼻衄2例。全部患儿白细胞总数在10×10 9 /L以下,分类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潘生丁片剂,每天1.5~3mg/Kg,分2~3次口服,连服3天。对照组用复方大青叶合剂,每天2~3ml/Kg,分2~3次口服,连用3天。两组均不用抗生素。对体温超过39℃者,则临时加服布洛芬或消炎痛。超过39.5℃,肌注复方氨基比林。
3 疗效观察
显效:体温在用药后12h后迅速降至正常而不再复升,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体征明显减轻。有效:体温在用药后12~48h内逐渐降至正常而不在复升,上呼吸道症状及体征逐渐减轻。无效:用药48h后仍发热,或体温正常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未见减轻。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32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23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48%。治疗组有9例增服退烧药,平均每例2次。对照组15例服过退烧药,平均每例3.2次。可见两组有效率差异显著。
5 讨论
据有关报道,潘生丁主要作用于RNA病毒,对某些DNA病毒也有效。其作用主要抑制病毒特异增殖过程,而对宿主细胞的DNA的合成无影响。本文观察证实,潘生丁能使大部分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体温迅速下降,病程缩短,中毒症状减轻,且口服量少、方便,治疗效果优于复方大青叶。服用潘生丁后4h体温无明显下降,表明潘生丁无直接退热作用。此外,治疗组亦无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部分婴儿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以呕吐、腹泻多见。综合上述,潘生丁对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值得推广的。
作者单位:273500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卫生院
273500山东省邹城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