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长期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等为主要表现。现就近年来PCOS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江丹将多囊卵巢综合征分为脾肾气虚、水湿停聚型,。肾阴不足、湿聚痰凝型,肝气郁结、瘀血停滞型治疗。杨正望等 按肾虚血瘀证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可改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郑恺 按痰湿郁火证用清泻肝火、化痰祛湿法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结果74.7%恢复行经。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将月经周期划分为行经期、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等4期进行治疗。夏桂成 认为行经期旧血已去,治宜因势利导;经后期血海空虚,治宜补肾填精;排卵期为重阴转阳期,应加用益气活血药;经前期为阳长阴消期,应加用活血化瘀药。郝兰枝 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高雄激素血症。结果恢复排卵率56.52%,妊娠率41.67%,总有效率86.96%。
中药专方治疗。欧阳紫婷 自拟补肾化瘀方治疗多囊卵巢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30例,总有效率90.O%。须义贞 用益肾化痰方治疗,血清LH、T、LH/FSH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
针灸治疗。盛鹏杰等 用针灸治疗,总有效率79%。胡桂兴等 用针刺治疗,临床总有效率76.9%。
2西医治疗
促排卵。克罗米芬(CC)是促排卵治疗的首选方案,然而累积妊娠率仅有30%。促性腺激素(Gn)能促使卵泡成熟,但妊娠率低于30%,多胎率高于30%。而且,促排卵药物会影响卵泡细胞的成熟和卵巢正常排卵,以及导致子宫内膜发育障碍而造成容受性缺陷 。
降低血雄激素水平。目前常用口服避孕药、螺内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降低PCOS不孕患者的雄激素水平,改善其卵巢排卵功能。常用药物达英一35有降低雄激素的生物效应。用达英一35治疗后可使LH/FSH值降低,多毛、肥胖等症状得以改善。
降低LH水平。①避孕药。孕激素成分可以抑制LH的过度分泌、使卵巢雄激素产生减少,而雌激素成分可使性激素结合蛋白浓度增加、导致游离睾酮减少。用避孕药后可抑制毛发生长和治疗痤疮,并可以调节月经周期。②醋酸甲羟孕酮。可影响下丘脑一垂体轴,使雌、雄激素水平降低,对治疗多毛症有一定疗效。还有安宫黄体酮能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 ,但停药后易出现乳胀、绝经症状以及子宫内膜出血等副作用,用量减少可以减轻其副作用 。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类似物(Gn—RHa)。主要有达必佳、达菲林、诺雷德。GnRHa可使LH分泌减少,从而减少雄激素的合成。主要用于有生育要求而药物难于控制的高LH水平患者。GnRH—a可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从而减少雄激素的合成。另外,Gn—RH—a还可使子宫内膜增厚,容受性增加,或产生有利的激素环境而有利于着床 。
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有50%-70%的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症状 。二甲双胍可以改善糖代谢、抑制卵泡膜细胞对雄激素的产生,从而改善高雄激素症状,但对月经的改善不理想。目前多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一35治疗PCOS,两药合用既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又可纠正高雄激素血症,减少卵巢产生雄激素,阻断高雄激素与LH之间的异常调节,调节内分泌环境 ,提高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提高PCOS的妊娠率 。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用腹腔镜对卵巢进行电灼、打孔、活检。腹腔镜下卵巢打孔主要用于促排卵无效的PCOS患者,但有远期并发症如盆、腹腔粘连,卵巢功能损害等。因此,提倡只用于难治性PCOS患者 。超声引导下未成熟卵泡穿刺术(IMFP)可直接减少卵巢中窦卵泡数,短期内可改善全身内分泌代谢状况 。赵军招等 经阴道小卵泡穿刺术治疗单侧多囊卵巢伴不孕的临床研究表明,小卵泡穿刺术适用于单侧PCOS不伴其他不孕因素的患者。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主要针对手术治疗及促排卵者治疗无效者。研究认为,PCOS患者IVF时OHSS发生率与输卵管因素OHSS发生率相比更高,但妊娠率与出生率类似。为了在IVF—ET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卵巢功能,应减少获卵数并降低OHSS发生率。常用方法是减少Gn启动量,降低Gn总量及HCG日血E2水平,减少获卵数,而不影响着床率、受精率及妊娠率。有报道输卵管因素患者与PCOS患者都采用长方案时,PCOS组用药量少于输卵管组,而获卵数及获胚数都多于输卵管因素患者,并且两组的OHSS发生率相似,妊娠率无差异 。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联合达因一35。经期服调经汤以养血活血,月经后期服促卵泡汤以补。肾疏肝,月经中期服促排卵汤。有报道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结果月经异常、痤疮、BBl单相均有改善(P<O.05),血清LH、LH/FSH、FT、A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西药组PRL低于达英组(P<0.05)。表明中西药合用可改善肝经郁火型PCOS高雄激素血症 。
中药周期疗法联合克罗米芬。中药周期疗法与克罗米芬合用可以提高I临床疗效 ,使妊娠率达68.4%。有研究表明用克罗米芬进行促排卵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发生的概率为31.8%~42.9% ,可导致不孕。而克罗米芬联合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后LUFS发生率仅为11.5%。
二甲双胍联合中药。二甲双胍联合补中益气汤能调节内分泌环境 ,又可以缓解肥胖的症状,使得更容易受孕。研究显示补中益气汤能改善内分泌紊乱状态,使子宫内膜增厚,并能使流产率降低而妊娠率升高。
4小结
近年来,西医主要通过降低雄激素、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诱发排卵等改善症状。中医多以补肾填精、燥湿除痰,疏肝解郁等为治则,重建正常月经周期,提高受孕率。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在整体水平上调整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功能失调,改善生殖内分泌的失衡状态,调整能量失衡和性腺功能,使症状得到改善,受孕率提高。
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针对卵巢癌的疫苗,这种疫苗用患者自身的肿瘤细胞和血液细胞制取,通过激起机体免疫反应来杀死肿瘤细胞。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6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提交报告说,在针对31名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一期临床试验中,有1人病情得到完全缓解,近4年内没有复发,另有7人症状消失,还有11人对疫苗产生了积极反应。对这11名患者,研究人员又采用另一项被称为过继T细胞疗法的技术治 疗。
报告第一作者拉纳·坎达拉夫特说,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对约61%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有效,而结合过继T细胞疗法,这一比例将上升到约75%。
坎达拉夫特说:“我们为卵巢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潜力的疗法,它副作用小,将让患者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研究人员说,上述两种疗法还需要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贝伐单抗联合使用,他们接下来将继续改进这一疫苗以提高疗效。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icy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妇科内分泌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是由于月经调节机制失调而产生的,以闭经或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的综合症候群。该病以持续性无排卵,雄激素增高,LH/FSH比值增高、胰岛素抵抗等为其重要特征。多始发于青春期前后,好发于20—30岁之间,育龄期发病率为5%~10% ,占无排卵性不孕患者的30%~60%。中医学无该病病名,根据其症状,一般认为本病应属“闭经”、“月经失调”、“瘾瘕”、“不孕”等范畴。近年来,中、西医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中医病因病机
对于此病症病机的研究,现代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都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肾、脾、肝三脏功能失调及痰湿、血瘀密切相关。
褚玉霞 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脾为后天之本、司中气,脾肾气虚日久,因气虚而血滞,气弱而血不行,因虚致瘀,因瘀重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瘀乃血液凝滞,痰乃津液之变,由于津血同源,故痰瘀不仅可以互相交结,而且可以互相转化,因痰致瘀,或因瘀致痰。痰瘀之邪黏滞,最易阻滞气机,滞于冲任,壅塞胞宫,而致月经后期,甚或闭经、不孕。故褚老认为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脾肾阳虚是形成痰湿的重要因素,故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病机主要以肾虚为本,以痰湿血瘀为标。李莉教授 认为本病属中医“闭经”、“月经后期”、“崩漏”、“不孕”等范畴。病因虚实夹杂,与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肾主生殖”、“经水出诸肾”,肾阳虚,命门火衰,冲任失于温煦,可致宫寒不孕;不能上暖脾土,脾运失职,聚湿生痰,痰湿阻滞冲任胞宫,可致闭经不孕。女子以肝为先天,若素性忧郁或恚怒伤肝,可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则脾胃受制,运化失司,湿聚痰盛则形胖;肝郁化火犯肺,肺经郁火蒸腾颜面,可表现为面部痤疮。乙癸同源,肝肾阴虚,血海不足,疏泄失常则月经不调。夏桂成”。认为病因在于肾阴虚,天癸不足,稍久则阴,阳虚则致痰湿壅阻,但阴虚心肝气郁,又易化火,火旺则毛发易长,皮肤粗糙,面部座疮,月经后期,甚至闭止,其产生与脾胃有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后天水谷精不能运化就可以产生痰湿,但就妇科月经而论之,其痰湿的产生主要在于肾。肾之阳气,职司气化,主前后二阴,有调节水液,推动月经周期演变的作用。如禀赋薄弱,先天不足,肾气欠盛,冲任失资,天癸不能按时泌至,或早婚多产,房劳伤肾,肾气受损,冲任不足,气化不力,一方面不能推动月经,以致闭经不潮,另一方面,水液精微失运,停聚而成痰湿。
综上所述,中医妇科界目前趋于一致的认识是:肾虚是PCOS的本质。据其兼证不同,可概括为肾虚痰实、肾虚血瘀、肾虚肝郁、脾肾 阳虚、肝肾阴虚5大主要证候类型。综上所述,本病的基本病机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及血瘀、痰湿等病理产物密切相关。由证型涉及到的脏腑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该病病变部分主要涉及肾、肝、脾3脏,说明P-COS的发病与。肾、肝、脾3脏有密切关系。从以上各因素比例分布情况可以看出,PCOS实证的病理因素多以痰、瘀为主占65.0%,同时这些病理因素也可以是该病的病理产物,二者可相互转化。
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证方面,各医家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含人临床经验,分型尚不统一。
黄健 运用苍附导痰汤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35例,近期疗效达88.6%,远期疗效达85.7%,苍附导痰汤出自叶天士叶女科全书,由苍术、香附、半夏、茯苓、陈皮等组成,方以二陈汤为基础,意在健脾化湿、和胃化痰、脾为生痰之源冶、以二陈汤清化痰湿、痰湿得化、气机畅达、则血脉调和,苍术燥湿健脾,枳壳、香附理气散结,以开胸胁之痰,胆南星辛烈,专走经络,助二陈汤除湿化痰以通血脉,此乃辛开苦降、祛湿豁痰之良方,故可治疗痰湿型闭经。李小平等制定肝肾阴虚证的中医辨证标准如下:①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或闭经,或周期紊乱,婚久不孕;②面部痤疮,或肥胖多毛;③手足心热,面色潮红;④腰膝酸软,头晕耳鸣;⑤口干便结;⑥舌红苔少;⑦脉细数。以上表现中具备①⑥⑦三项,兼见其余各项中的l项以上者即可诊断。将66例辨证为肝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口服加减滋癸汤汤(山茱萸15g,女贞子12g,旱莲草9g,菟丝子12g,白芍12g,紫石英30g,淫羊霍9g等药组成)治疗。加减方法:经间期选加丹参15g,鳖甲15g,路路通lOg;月经期去女贞子、旱莲草、白芍,加川芎9g,当归6g,赤芍15g,丹参15g。结果:治疗停药1个周期后2组患者血清LH、LH/FSH、T均下降明显(P<0.01),E、FSH、PRL均变化不明显(P>0.05)。停药6周期后,中药组患者血清LH、LH/FSH、T仍下降明显(P<O.01),西药组激素水平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治疗停药6个月经周期后痤疮改善情况,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O.05)。陈西诚教授 认为补肾活血为基本治疗原则。方用石英毓麟汤(紫石英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2g,续断15g,当归12g,川牛膝12g,川芎12g,枸杞子12g,白芍12g,三棱9g,莪术9g,香附12g,花椒1.5g)煎服。方中紫石英、淫羊藿补肾壮阳,温煦胞宫为君;续断、菟丝子补肾,当归、川牛膝补肾养血活血为臣药;枸杞子、白芍养阴补血,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香附理气共为佐药;花椒专入督脉,温肾补火为使药。全方补肾活血、养血行气,使阴阳平衡、气血流畅。泌乳素偏高,在肾虚血瘀的基础上,多伴有肝气郁结。用石英毓麟汤加皂角刺、炮穿山甲、麦芽,丹参等以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青春期患者月经稀发、量少,易发痤疮,体型肥胖,四肢多毛,睾酮水平偏高,E2正常略低,陈教授认为肾阳虚血瘀,肾阳虚气化无力,水饮不化,聚而成湿。治疗以补肾活血为主,兼健脾利湿调经。用石英毓麟汤加生薏苡仁24g,生黄芪15g,丹参15g。夏桂成教授 认为补肾调周法是顺应月经周期中七期的变化,也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之一。经后期治法特点经后初期养血滋阴,以阴助阴,方选归芍地黄汤;经后中期养血滋阴,佐以助阳,方选滋肾生肝饮;经后末期滋阴助阳,阴阳并重,方选补天种玉丹;治疗在于扶阳济阴,促进阴长阳消。经间排卵期在偏重补阴的基础上适量加用补阳之品,补肾助阳,佐调气血,方选补肾促排卵汤。经前期补肾助阳,维持阴长,方选毓麟珠;经前后半期补肾助阳,养血理气疏肝,助阳健脾,疏肝理气,方选毓麟珠合越鞠丸。提出“欲补肾者先宁心,心宁则肾自实”。
西医治疗
李红 运用达英一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18例效果观察结果:A组能有效抑制雄激素合成,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为促排卵治疗创造条件。结论:达英一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肥胖型P.COS的内分泌环境。郝建民张凯等 用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症状,并可改善有习惯性流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的妊娠结局。张秋实李春梅 二甲双胍联合妈富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结果:2组治疗后痤疮明显改善,月经恢复,血LH、T明显下降(P<0.01),LH/FSH比值降低,空腹血糖无变化。单用妈富隆组体重指数和空腹胰岛素无变化。联合用药组体重指数明显降低,空腹胰岛素下降(P<0.05),排卵率、妊娠率都较单用妈富隆高,流产率降低。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妈富隆对PCOS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单用妈富隆。夏和霞张炜 口服避孕药醋酸环丙孕酮炔雌醇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醋酸环丙孕酮炔雌醇片有较强的降雄激素作用,能明显改善内分泌紊乱,形成规律的月经周期。改善多
毛和痤疮症状;与胰岛素增敏荆联合用药,能更有效地降低黄体生成激素、雄激素及胰岛素水平。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使卵巢的内分泌趋于正常。增加卵巢对排卵治疗的敏感性,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哈灵侠、谢留英2tt2 J研究来曲唑联合HMG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超排卵中的意义。结果HMG组的HMG用量、HCG日成熟卵泡数、E2水平、OHSS发生率均高于LE+HMG组(P<O.05或P<0.01);而促排卵天数、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2组比较无统计学,结论来曲唑联合HMG可能是PCOS患者的一种更为安全、经济、有效的促排卵方案。刘新雄 认为超声引导下卵泡穿刺术能改善PCOS不孕患者内分泌状况,减少卵巢基础宴卵泡计数,提高周期妊娠率。李静 等运用达因-35及二甲双胍预处理3个月经周期后应用来曲唑促排卵(来曲唑2.5mgd,第3~7天口服)结论;对于氯米芬抵抗的pcos不育患者,达因-35及二甲双胍预处理后应用来曲唑可以获得更好的促排卵和妊娠效果。鲍玲玲洪翠华 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来曲唑治疗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患者LH、雌激素、雄激素水平,增加FSH水平,从而改善Pcos患者的生殖内环境,提高排卵率、妊娠率,不失为治疗PCOS的良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
李晓红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口服西药达英35(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自月经周期第4d起服药,每次l片,每日1次,连用21d;盐酸二甲双胍片每次500nag,每日2次。口服自拟补肾活血汤(组成: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熟地15g,知母10g,龟板15g,菟丝子15g,淫羊藿15g,补骨脂15g,当归10g,丹参10g,白芍15g,石菖蒲10g,虎杖10g,皂角刺15g,夏枯草15g)。肝经郁热型加柴胡15g,郁金10g。水煎服,月经周期第4天起服药,每天l剂,连服20d。疗程均为3个月。适量运动,控制饮食。结果: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PCOS,可明显改善内分泌紊乱,重建月经和排卵周期,提高妊娠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谢晓英 自拟内分泌汤方联合西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82例拟内分泌汤(菟丝子、丹参各30g,生地、黄芪各20g,枸杞子、五味子、仙灵脾、陈皮、木瓜、车前子、穿山甲各15g,紫河车10g,随证加减:月经后期量少者加红花、当归,川芎、莪术;气滞血瘀者加枳壳、川楝子;痰湿经闭者加三棱、水蛭、莪术、猪苓,甲状腺及胰岛功能异常者加黄精、黄连、海藻、山萸肉)口服,28d为1个疗程,停药2d,继续下1个疗程,服用3个月。对照组:克罗米芬口服,从月经第五天开始,l粒d,连用5d,监测卵泡,待卵泡成熟加HCG促排卵,可用3~6个月。二甲双胍500mgd口服连用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12%,怀孕率56.10%,可孕率24.39%,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他疗法
针灸:徐江红佟杰杨洪波 引将耳针与中药并用组(A组):耳穴埋针应选用揿钉式,右手用镊子夹住消毒的皮内针针柄,预先剪好风湿关节膏0.5cm×0.5cm,直接将已消毒的揿钉式皮内针柄贴在预先剪好的风湿关节膏中央,先消毒,然后用左手固定耳郭,再将揿针垂直刺入穴位。1次埋单耳即可,每日自行按压3次,留针5d,两耳交替,连续5次,休息5d,为1个疗程。主穴:神门、卵巢、脾、三焦、内分泌、下丘脑。同时自拟四四汤,运用健脾、疏肝、化湿、活血之法,采用怀牛膝15g、薏苡仁20g、柴胡10g、白芍10g、枳实10g、黄柏10g、生地黄12g、川芎15g、苍术18g、甘草10g中药配伍,每日l剂,水煎2次,取汁600ml频服,口服5d,休息1d。结果提示中药与耳针并用能明显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刘志顺,丁玉龙 取双侧天枢、中髂穴,两穴分别取仰卧位、俯卧位隔日交替针刺。中髂定位,以髂后上棘与督脉垂直连线为边长,向下作一等边三角形,此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即为第3骶后孔即中髂。因患者体型较胖,中髂穴用长125mn毫针斜向下45。角刺入4寸左右,针尖向下刺入第三骶后孔,加电针后可见会阴表浅肌收缩及双大腿内旋;天枢穴用3寸毫针直刺2~2.5寸,局部酸胀感。双侧中髂穴、天枢穴加电针。选用电针频率20Hz,采用疏密波,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前2星期每星期治疗5次,后2星期每星期治疗3次。4星期后,患者月经来潮,但量少,色暗红,无血块,行经5d;经期给予针灸2次,穴方及针灸方法均同前,结果:治疗后月经周期26~27d,经期5~6d,量色正常。
总 结
PCOS是一个临床表现多态、病变部位多样的疾病,证型复杂,治法用药各具特色。该病证型临床多以虚证为主,还有虚实夹杂者。这些证型多为复合证型,单一证型很少,其中排在第l位、最常见的证型是肾虚血瘀型。该病涉及多个病变部位,以肾、肝、脾为主,其中以肾最为多见。该病实证的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有瘀、痰、湿、热,其中以瘀最为多见。对此病常用的治法有:补肾、活血化瘀、化痰、调肝、滋阴、健脾、除湿、清热,其中以补肾法最为多见。
目前中医在治疗PCOS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如治疗方面大多为经验方、自拟方,缺少客观观察指标,按循证医学方法研究者很少;对主要用药的药物作用机理不够明确,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今后对中医治疗PCOS的研究应该扩展思路,加大深度,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们发现,卵巢癌发生在卵巢上皮干细胞里。他们在暂供试验的老鼠身上得到了这一结果。但是科学家们希望在人身上能够找到类似的机制并且用以治疗卵巢癌。目前,这种疾病暂时仍然是由妇科肿瘤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据俄罗斯之声报道,科学家们至今还不了解卵巢癌。这种疾病的发展机制暂时仍然是个谜。俄罗斯学者至今没有查明在卵巢的上皮,也就是覆盖着卵巢的表层细胞里,存在危险的干细胞。而癌变,恰好发生在这些干细胞里。
据这项工作的提出者、神经生物学家耶尼克洛波夫说,正是这些干细胞在每次排卵之后治疗卵巢所受到的伤害。他指出,与此同时,这些细胞特别会受到恶性变形,它们产生肿瘤,后者在移植时产生新的肿瘤。
科学家们在用模型机体-即供试验用的老鼠身上完成了这一发现。为了这项工作,利用了复杂的动物杂交方案和使干细胞及其后代变成可见的东西的方法。这些方案和方法在物理技术学院里被积极采用,那里有所有必要的条件。
在老鼠体内寻找这一类很小的细胞的特殊形状时,希望借助这些特征在人体组织里也找到相应的细胞群体,这些细胞将被用来筛选能够防止这种细胞繁殖的药物,或者是不让它们发生恶性变异的药品。
此外,在别的组织里类似的细胞也能成为其它类型肿瘤的根源。例如宫颈癌或是食道癌。
卵巢癌的起源至今依然是一个迷,是起源自卵巢,还是起源自周围组织,这一直以来都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一大争论。近期一项在小鼠中完成的研究指出,补充卵巢表面上皮细胞的干细胞也许就是这种癌症的源头。
卵巢癌是卵巢肿瘤的一种恶性肿瘤,是指生长在卵巢上的恶性肿瘤,其中90%~95%为卵巢原发性的癌,另外5%-10%为其它部位原发的癌转移到卵巢。由于卵巢癌早期缺少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特异,筛查的作用又有限,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就诊时60%-70%已为晚期,而晚期病例又疗效不佳。
导致早期诊断测试不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不清楚卵巢癌的形成起源,为此,一组研究人员在模式动物小鼠身上展开了研究,他们在卵巢中发现了带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这些细胞能突变形成肿瘤。研究人员指出,当两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失活,就会形成一种之前未知的卵巢癌干细胞样上皮细胞,能发生癌变。
研究人员在卵巢门处发现了一种干细胞标记ALDH1,之后他们分离了ALDH1阳性细胞,确定了它们的遗传特征,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这是从前报道过的其他器官干细胞的标记物。其中一种称作LGR5的标记物,一直被其他研究人员利用来标记肠干细胞。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关闭抑癌基因TRP53和Rb1,令卵巢们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然后将其移植到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八只实验小鼠中有七只出现了转移性卵巢癌。TRP53和Rb1就是在人类卵巢癌经常发生变异的两种抑癌基因。
关于卵巢癌,近期来自德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应激激素能够活化主要调节子Src,通过下游信号通路促进卵巢癌的发展进程。他们指出,去甲肾上腺素NA(一种应激激素)能够通过肿瘤细胞上表达的β肾上腺素受体ADRB,对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产生直接影响。研究显示,ADRB信号能通过蛋白激酶A(PKA)介导的机制使Src活化,而这对于癌细胞活性和癌转移非常关键。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发现ADRB受体在Src活化中起直接作用。
之后研究人员还分析了FDA不良反应报告体系中,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癌症治疗的数据。发现β受体阻滞剂能使主要癌症的平均死亡率下降17%,其中卵巢癌和宫颈癌患者死亡率降低了15%。(来源:生物通 万纹)
卵巢癌的起源至今依然是一个迷,是起源自卵巢,还是起源自周围组织,这一直以来都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一大争论。近期一项在小鼠中完成的研究指出,补充卵巢表面上皮细胞的干细胞也许就是这种癌症的源头。
卵巢癌是卵巢肿瘤的一种恶性肿瘤,是指生长在卵巢上的恶性肿瘤,其中90%~95%为卵巢原发性的癌,另外5%-10%为其它部位原发的癌转移到卵巢。由于卵巢癌早期缺少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特异,筛查的作用又有限,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就诊时60%-70%已为晚期,而晚期病例又疗效不佳。
导致早期诊断测试不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不清楚卵巢癌的形成起源,为此,一组研究人员在模式动物小鼠身上展开了研究,他们在卵巢中发现了带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这些细胞能突变形成肿瘤。研究人员指出,当两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失活,就会形成一种之前未知的卵巢癌干细胞样上皮细胞,能发生癌变。
研究人员在卵巢门处发现了一种干细胞标记ALDH1,之后他们分离了ALDH1阳性细胞,确定了它们的遗传特征,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这是从前报道过的其他器官干细胞的标记物。其中一种称作LGR5的标记物,一直被其他研究人员利用来标记肠干细胞。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关闭抑癌基因TRP53和Rb1,令卵巢们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然后将其移植到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八只实验小鼠中有七只出现了转移性卵巢癌。TRP53和Rb1就是在人类卵巢癌经常发生变异的两种抑癌基因。
关于卵巢癌,近期来自德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应激激素能够活化主要调节子Src,通过下游信号通路促进卵巢癌的发展进程。他们指出,去甲肾上腺素NA(一种应激激素)能够通过肿瘤细胞上表达的β肾上腺素受体ADRB,对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产生直接影响。研究显示,ADRB信号能通过蛋白激酶A(PKA)介导的机制使Src活化,而这对于癌细胞活性和癌转移非常关键。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发现ADRB受体在Src活化中起直接作用。
之后研究人员还分析了FDA不良反应报告体系中,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癌症治疗的数据。发现β受体阻滞剂能使主要癌症的平均死亡率下降17%,其中卵巢癌和宫颈癌患者死亡率降低了15%。(生物通:万纹)
上皮性卵巢癌是美国妇女第5大癌症死亡原因,近日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一恶性肿瘤一个可能的起源。这一研究发表在3月6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精确找到这种癌症的起源非常的困难,这是因为70%的患者在确诊之时已进入疾病晚期阶段。由于不清楚卵巢癌的形成起源,到目前为止早期诊断测试均不太成功。
众所周知,一些上皮癌发生在两种类型上皮组织之间的过渡带,而另一些则起源于上皮组织干细胞。借由这些知识,研究人员在小鼠中发现了卵巢表面上皮的新型干细胞微环境,证实卵巢癌主要起源于这一微环境中的干细胞。该干细胞微环境位于称作门区(hilum region)的过渡区域。
论文的资深作者、康奈尔大学干细胞项目主管、病理学教授Alexander Nikitin说:“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些细胞在小鼠中的定位,因此我们可以在人类中查找这些区域。”论文的主要作者、Nikitin实验室博士后研究人员Andrea Flesken-Nikitin补充说,这些研究发现也为科学家们在其他器官的过渡区中寻找干细胞微环境及癌症起源提供了指导。
利用最新的遗传研究技术,研究人员证实来自门区的干细胞极易形成卵巢癌。
研究人员首先发现,门区中的细胞表达一种已知的干细胞标记ALDH1。他们随后分离了ALDH1阳性细胞,确定了它们的遗传概貌(genetic profile),发现了许多从前报道过的其他器官干细胞的标记物。
其中一种称作LGR5的标记物,一直被其他研究人员利用来标记肠干细胞。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曾通过培育特殊小鼠,并开发出一种先进的利用荧光蛋白的方法来追踪这些干细胞。编码荧光蛋白的基因可以从一个干细胞传递到下一代的子细胞中,由此标记谱系。Nikitin 说:“这一技术使得你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干细胞的命运。将这种技术应用于门细胞,我们证实来自门区的细胞扩散到了整个卵巢。”
最终,研究人员显微解剖了卵巢和门细胞,灭活了两个肿瘤抑制基因p53和Rb1(在人类侵袭性卵巢癌中这两者的信号通路常发生改变),将这些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注射卵巢细胞的小鼠形成了极少的肿瘤,而几乎所有注射门细胞的小鼠都在形成与人类卵巢癌相似的侵袭性、转移性癌症之后死亡。
在未来的工作中,研究人员将在人类卵巢和胃、直肠和子宫颈等其他器官内,寻找过渡带干细胞和癌症起源。
(生物通:何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