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菌药物:二性霉素B、新霉素、先锋霉素Ⅱ、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青霉素G、新青霉素Ⅰ、新青霉素Ⅱ 、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先锋霉素Ⅰ、先锋霉素Ⅱ、先锋霉素Ⅳ、Ⅴ 、林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
(2)解热镇痛药:几乎所有解热镇痛药对肾脏均有潜在毒性,尤以非那西丁、阿斯匹林、扑热息痛、氨基比林、保泰松为著。
(3)抗结核药:利福平、对氨水杨酸钠、乙胺丁醇等。
(4)抗癫痫药:三甲双酮、苯妥英钠等。
(5)利尿药:汞利尿药,噻嗪类利尿剂如双克,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
(6)抗癌药:顺铂、丝裂霉素、光辉霉素、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等。
(7)各种血管造影剂。
(8)其他药:痢特灵、呋喃口旦啶、感冒通、甲氰咪胍等。
其引起肾损害的原因主要是过量服用或用法不当、中药中所含的毒素对肾的损害等。
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将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肾损害的征象,并及时处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有肾毒性的中草药慎用或禁用。
(1)肾脏表现:女性多见。多尿、夜尿、多饮。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有肾乳头坏死者出现肉眼血尿和肾绞痛。尿蛋白为中等量,不超过2g/24小时。晚期则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些病人可以无任何症状至肾功能不全。
(2)肾外表现:消化道症状,消化性溃疡、肝功能损害、贫血等。
镇痛剂肾病一般预后良好。是导致肾功能衰竭少数逆转的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合并高血压、梗阻、高尿酸血症或发生肾小球硬化则肾功能可进行性恶化。
(1)肾脏病变:疾病主要侵犯肾脏,且以肾脏为主要表现如各种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包括慢性肾盂肾炎) 、肾结石、肾结核、遗传性肾炎、多囊肾、髓质囊性病、肾动脉狭窄、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2)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肿瘤、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主要表现为膀胱功能失调,容易继发感染而引起肾功能衰竭。
(3)全身性疾病与中毒:常因肾受侵后导致肾功能衰竭。如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症、恶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痛风、高血钾或低血钾症、原发性与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镇痛药及重金属(铅、镉等)中毒等。
尿毒症性脑病又称肾性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脑衰弱状态;重症精神病症状包括抑郁状态、躁狂状态、谵妄、幻觉和妄想;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手及舌的意向性震颤;肌阵挛;癫痫发作;共济失调,肌肉震颤,手足搐搦等。
尿毒症性神经病一般在肾小球滤过率<12mL/min后才发生,临床表现包括:周围神经症状,开始为不安腿综合征,腿部不适,下肢深部发痒,蚁走或刺痛感,傍晚加重,活动或行走时可以缓解。也可表现为烧灼足综合征,足部肿胀或紧缩感、压痛,继而发生肢端感觉异常和灼痛,运动传导速度减慢;颅神经及脑干症状,出现幻嗅、嗅觉倒错,视力减退、视野缺损,最后视力可能完全丧失,即“尿毒症性黑目蒙”,瞳孔散大或缩小,复视,眼球震颤,眩晕,听力低下,面肌力弱,吞咽乏力,舌肌力弱及Horner's征等;植物神经症状有瞳孔缩小,唾液稀薄,心动过速或徐缓,多汗,皮肤干燥,进食后呕吐或与饮食无关的晨间呕吐及腹泻、体温失去正常波动等;肌肉病表现为腓肠肌、股部肌肉和足趾屈肌群的痛性痉挛,多在夜间发作。
药物性神经损害是由于多粘菌素E、链霉素、卡那霉素、巴比妥、青霉素、丁酰苯醇等药物中毒引起的,表现为精神紊乱,惊厥,昏迷,锥体外束综合征,第8对脑神经受损等。
透析引起的神经疾病包括透析性痴呆和Wernickle脑病。透析性痴呆早期表现有语言障碍、口吃、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人格改变,病情进展可有抑郁、妄想、幻觉、怪异行为、痴呆、肌阵挛、共济失调、失用、癫痫。Wernickle脑病表现为双侧眼肌麻痹、共济失调与精神错乱三联征。
(1)钙磷代谢障碍:肾衰早期血磷滤出即有障碍,尿磷排出量减少,血磷潴留,血钙减少,两者均引起甲状旁腺增生,PTH分泌增加。PTH作用于骨骼释出Ca2+以恢复血钙水平。当肾衰进一步发展,代偿机能失效,高血磷、低血钙持续存在,PTH亦大量分泌,继续动员骨钙释放,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纤维性骨炎。
(2)维生素D代谢障碍:肾衰时,皮质肾小管细胞内磷明显增加,并有严重抑制1,25(OH)2D3合成的作用。1,25(OH)2D3具有促进骨盐沉着及肠钙吸收作用,当它合成减少时,加上持续性低钙血症以及腹膜透析患者与蛋白结合的维生素D丢失等均可导致骨盐沉着障碍而引起骨软化症,同时肠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则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而引起纤维性骨炎。
(3)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肾衰早期即有甲状旁腺增生与血PTH增高,其程度与肾衰严重程度一致。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除引起前述骨病外,还引起一系列骨外病变。
(4)铝中毒:铝在骨前质和矿化骨之间沉积,并与骨胶原蛋白形成交联组合,损害了骨重建的感应效能,使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减少,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骨的形成和矿化均受抑制。
(5)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时,可能影响骨盐溶解,酸中毒也干扰1,25(OH)2D3的合成、肠钙的吸收和使骨对PTH 的抵抗。
(6)软组织钙化:肾性骨营养不良的表现有:骨痛、假性痛风和病理性骨折,多伴近端肌病和肌无力,骨畸形在儿童较多见,如佝偻病性改变,长骨成弓形,骨骺端增宽或骨骺脱离及生长停滞,成人则表现为脊柱弯曲、胸廓畸形及骨端的杵状变。骨外表现为软组织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