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新生小鼠开展的研究表明,抗焦虑药能阻止一种常见病毒引发出生缺陷和耳聋。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每1000个婴儿中大约有4个会感染巨细胞病毒(CMV)。该病毒可导致癫痫和智力...即将发布
目前没有针对巨细胞病毒的疫苗。图片来源:JamesCavallini/SPL 一项针对新生小鼠开展的研究表明,抗焦虑药能阻止一种常见病毒引发出生缺陷和耳聋。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 ...即将发布
日前,安徽省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均为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并要求医疗机构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即将发布
“十一”出行,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返乡,都需要度过一段旅途。对于有些人而言,或许出个门意味着坐了灰机还得换火车,换了火车还得乘大巴,种种酸爽的旅程想想也是醉了。而旅途中最担心的就是身体不适。旅途中可能出现哪些常见病,又该如何应对?
晕车/晕船
晕车是旅途很常见的情况,容易晕车晕船的人往往是处于平衡能力不好。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司徒冰介绍,目前可服用晕车药以缓解症状,这类药物如苯海拉明、地芬尼多(眩晕停)、异丙嗪等。在服用晕车药时需注意服用时间及服用人群。以苯海拉明为例,需在上车前1~2小时,最少30分钟前服用。在服用人群上,新生儿、早产儿、早期妊娠妇女、哺乳妇女等忌用;患有前列腺增生、膀胱颈梗阻、肠梗阻等疾病的人群也禁用。
此外还有止吐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等帮助缓解因晕车晕船产生的恶心感。司徒冰建议,在服用上,胃复安要在乘车前或餐前半小时吞服,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都属于禁忌人群;吗丁啉要在上车前一小时或餐前半小时服用,孕妇和1岁以下儿童慎用。
感冒
初秋时节,季节变换,本身就容易感冒,旅途劳累也容易令人不小心感冒。防治感冒,司徒冰建议可根据感冒的症状来准备药箱。
若是还没有感冒,仅为预防,可选择维生素C,起到增强白细胞吞噬细菌以及抗病毒的能力。若出现流鼻涕、发热、鼻塞等症状时,则需使用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以及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若是有咳嗽症状,则可需使用镇咳祛痰药,如氢溴酸右美沙芬。
腹泻腹痛
拉肚子、肚子痛是再正常不过的消化道症状了。旅途中偶尔因吃坏肚子而拉肚子的状况医学生称作感染性腹泻。这种情况下可服用黄连素、环丙沙星、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粉等。
对于不是因为感染而引发的腹泻,比如原本胃肠功能就不好,或者因受凉而拉肚子,司徒冰建议可使用洛哌丁胺、地芬诺酯等,用于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此外,建议,原本有胃肠道疾病,出行可以常备胰酶制剂、整肠生等药物,以防万一。
摔伤/擦伤
旅途中磕磕碰碰也是常有的事,应对摔伤、擦伤等情况的出现,要如何应对呢?如果只是擦破皮,可使用碘伏对擦伤处消毒,不覆盖任何东西。而若是有伤口流血,则需要使用无菌绷带或者干净的布料按压住伤口止血,按到不出血为止,止血后尽快就医。因此,若是可以,备上纱布、绷带、碘伏、创可贴等出门,以防出现意外。
其他旅途可能用得上的药物
降火药,如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等,可清热解毒,以免上火引起咽喉、牙龈肿痛,大便不通等。
促消化药物:乳酶生片、乳酸菌素片、健胃消食片等。
止痛药:复方阿司匹林(APC)、布洛芬、酚咖片等,可缓解头痛、关节痛等症状。
抗菌药物:如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乙酰螺旋霉素等,对付旅途中的身体各系统细菌感染。
特殊人群要警惕
儿童:小儿感冒发烧,可以准备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口服溶液等药物。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除了高血压患者常备降压药、高血脂患者常备降脂药外,还应随身携带适量的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等急救药物。
哮喘病人,应该随身携带哮喘喷剂。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及注射用胰岛素,均应携带平常所用量的2倍,并备齐注射器、血糖监测仪和糖块。(记者 李劼 通讯员 白恬 邱日想 欧阳舒婷)
又是一年夏季,也到常见病增多的季节。对于我们日常保健来说,更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因此,家中可以常备一些中药,帮助我们以防不时之需。
夏季常见病有哪些
1、中暑
在夏季,无论是干热天气还是湿热天气都可能会中暑。中暑后轻则出现多汗、头昏、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昏厥或痉挛,威胁生命。藿香正气散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是防治中暑的经典名药,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应家庭常备,时刻警惕夏季中暑。
2、肠胃不适
夏季因为气候变化、经常吹空调、吃冰镇水果、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带来的肠胃不适,造成腹泻呕吐,中医认为这是内伤湿滞,属于非细菌性肠胃不适。此时,用抗生素不仅无效,反而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藿香正气散具有理气化湿、和胃健脾的功效,治疗非细菌性肠胃不适疗效显著,是调理夏季肠胃不适的首选。
3、皮肤病
夏季因高温和高湿,也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夏天阳光中紫外线非常强烈,如果没做好防晒措施,很容易很烈日灼伤,引发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皮炎俗称晒斑。一般在曝晒后数小时内于暴露部位出现皮肤红肿,亦可起水疱或大疱。是一种由光线引起的、发生于暴露部位的过敏反应性皮肤病。其机理为当皮肤组织受光线照射后形成抗原物质,使机体致敏,导致过敏反应。
天气炎热,人的出汗量较大,如果排汗不通畅,则会引起如痱子、汗疱疹、汗腺囊瘤等,如果清洗不及时还会导致皮囊炎、体癣、汗斑和股癣多发。
此外,天气炎热,各类如臭虫、跳蚤、虱、螨、蚊等昆虫叮咬皮肤后会引起一定的皮肤不适,有些时候甚至会诱发虫咬性皮炎。产生大小从绿豆至花生米状的顶端有水泡的红色风团样的皮疹,皮疹多发于躯干、四肢,可成片或散在,瘙痒明显。
4、感冒
夏季经常吹空调、喝冰饮料等,都容易造成夏季感冒。夏季感冒与其他季节感冒不同,如果治疗时药不对症,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另外,夏季感冒还常伴有暑湿,表现为头昏脑涨、胸闷心烦、口淡无味、大便不爽、小便赤、舌苔厚腻等症状。藿香正气散以藿香芳香化湿、醒脾为主药,配合健脾药,具有散风寒、化湿浊、理气和胃的功效,治疗夏季感冒最为对症。
5、上火
夏天,很多人都会出现口渴、口苦、目赤、头晕的症状,有的人甚至咽喉灼痛、口舌生疮。这在中医上来讲,就属于“上火”了。“上火”根据出现的症状及源自的脏腑部位又要分为心火、肝火、胃火等。
很多人上火后,喜欢到药店买清热药来服用,或者吃些寒凉食物清火,殊不知这里面存在很多误区。因为清火如果不分清脏腑虚实,不仅不能清火,反而还会损害身体健康。清火药物往往苦寒,滥用这些药物还容易损伤脾胃。
夏季家中应常备哪些中成药
藿香正气丸(散、软胶囊、酊、片)。方中藿香、紫苏、桔梗、白芷疏散暑湿,解表化浊,配合厚朴、陈皮等以健脾燥湿,行气除满,降逆和胃。多用于暑湿感冒类外感风寒、内伤湿带的急性胃肠炎等。
六一散。由滑石、甘草组成。源自《伤寒标本》。可利湿、清热、解暑。主治感受暑邪后自热、心烦、口渴、尿短赤、吐泻等。
香连丸。由黄连、木香二药组成。可治赤白下痢、腹痛、里急后重诸症。
四神丸。由破故纸、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生姜、红枣组成。源自《内科摘要》。可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滞不化、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
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源自《丹溪心法》。功能消积和胃、清热利湿,主治食积停滞、腹胀、嗳腐吞酸、胃纳不佳、大便泄泻等。
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组成。源自《伤寒论》。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功用。主治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呕吐少食、少气懒言、肢冷诸症。
这些中药有治病缓解功效
具有解暑化湿、理气和胃作用的藿香,可治疗感冒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每次10克,分2~3次煎服;
具有解暑、化湿、醒脾作用的佩兰,可治疗头晕昏闷、食少、恶心呕吐、腹泻等。每次10克,分2~3次煎服;
具有清暑利湿作用的荷叶,可治疗中暑头晕、痱毒、身痒等。每次15克,分2~3次煎服;
具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作用的香薷,可治疗夏日受夜寒后发热无汗、腹痛腹泻等症。每次3~5克。平素体弱、汗出过多及中暑者慎用;
具有清暑、止渴、利尿作用的西瓜翠衣,即西瓜的青色外皮,可治疗中暑心烦、燥热、口渴、小便短少。每次用30克,煎服数次,多食西瓜亦有这些作用;
具有清热除烦、利尿作用的竹叶,可治疗夏日受热心烦、小便色深黄、量少不畅等。每次10克,分两次煎服;
具有清暑热、止烦渴作用的丝瓜皮,可治疗中毒、心烦、口渴等。每次用鲜丝瓜皮20克,分两次煎服。
板蓝根冲剂可以凉血解毒、清热利咽、消肿止痛,可治疗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咽喉肿痛等。
风油精可芳香驱蚊、止痛止痒,治疗蚊虫叮咬、虫咬皮炎。每日倒一点在浴水中洗浴,可防治暑痱、蚊虫叮咬、小儿感冒发热等。
以上这些中药易于寻找,而且有保健治疗功效,在家中预备起来吧。
日前,安徽省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均为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并要求医疗机构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这一用药原则。
一问
“疾病清单”有无弹性
根据实际不断完善,输液与否客观判断
记者:“53种疾病不输液”是指导性的还是强制性的?列出这一清单的依据是什么?今后还会依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病种吗?
吴振宇:53种疾病的清单,是安徽省卫计委委托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负责研究与提供的。该质控中心主要负责我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控制和工作指导,此次查阅了大量资料,多次组织省级专家和药师讨论,并征求基层医疗机构意见,历时3个多月形成初稿,最后省卫计委召开专题论证会才形成文件稿,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纳入清单的53种病,是专家一致认为不需要使用静脉输液的,也是很多医疗机构还在使用静脉输液治疗的。
治疗53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不采用静脉输液,是安徽省卫计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提出的工作要求,对医疗机构诊治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将通过工作督导和考核评估积极推进。
这项工作在全国属于首创,肯定有不完善和不准确的地方。这次确定的53种不需要静脉输液常见病、多发病可能并不全面,我们将根据工作进展和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记者:如果遇到紧急的或特殊的情况,医生是否可以灵活处理?
吴振宇:患者病情轻重不同,也有个体差异,是否输液不可一概而论。53种常见病、多发病,虽然不是急危重症,但疾病随时存在动态的演变过程,看似平常的小病也许潜伏着危重症,临床医生应该客观地予以综合判断。也就是说,特殊情况下是可以静脉输液的,只是临床医生应在处方或病历上予以说明。
二问
如何根除“过度输液”
纠正猛药治疴思维,阻断以药养医渠道
记者:现在不提倡输液了,对老百姓的健康会有哪些好处?患者如果不理解的话,怎么办?
吴振宇: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既可以节约费用,又可以避免不良反应。减少使用抗菌药物,还可以避免细菌耐药性,这些都对老百姓大有好处。如果有些患者不理解,要求输液治疗,那么有责任心的医生首先要予以解释和劝导,说服病人放弃输液、选择口服药物。面对一再坚持输液的,可以作为特殊情况,在处方上说明理由,并让患者签字。医生应做到既不主动要求输液,也不一味拒绝,而患者则应尽量听从医生的建议。
同时,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广泛开展“科学输液”的宣传。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也要通过简报、新闻媒介等方式,广泛宣传科学用药,纠正医患不良的用药习惯。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适应,合理输液这一有益的理念,是能够被大众接受的。
记者:取消输液,会不会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如何倒逼医院改革创收机制,真正规范医疗行为?
吴振宇:我们认为,减少或取消输液,基本不会影响安徽医院的经济效益。安徽作为改革试点省,今年底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措施,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省和市级公立医院也将和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一样,都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将不再依靠销售药品获得收入,医院将不会因为取消或减少输液而影响经济效益。
加强输液管理,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卫生计生委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任务。因此,医院有责任与义务予以贯彻落实。如果为了医院的经济效益逆势而为,那么这样的经济效益就是在损害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创造的,无疑是要杜绝的。医疗机构应该通过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服务流程来提高收入,遵循医改政策的方向。
“过度输液”是过度医疗的一个例证,它指向的是“以药养医”的沉疴。消除无节制输液的现象,还需从医药分离、厘清药品流通体系等“上游”着手,剥离寄生在“输液”上的利益欲求。首先要实行医药分离,让药品不再成为医院的利润来源。此外,提高诊查费、手术费等技术价格,并设置药事服务费,使这些足以体现医生和药师的劳动价值,让医生从医疗服务中获得合理收入,而不能从输液和卖药中获得不当利益。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加强公众健康教育,让老百姓改变有病就输液的思维惯性,认识到过度输液的危害性,摆脱“输液依赖”。
三问
新规怎样“走出”纸面
自查与督查齐下,处罚与奖励并举
记者:保证这项举措落实,医疗机构将建立哪些自查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又将建立哪些督查制度?
吴振宇:一方面,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应已建立了处方点评制度。为保证《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落实,各医疗机构应开展院科两级门急诊静脉输液情况的基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比例。同时,按通知要求开展门急诊静脉用药处方的专项点评,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跟踪管理,持续改进。
另一方面,全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不定期开展医疗机构规范静脉输液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市、县卫生行政部门重点抽查本地医疗机构。省卫生计生委将于发文3个月后组织对省直医疗机构检查,并对各地医疗机构进行抽查。检查结果将对全省通报,并纳入对各地各医疗机构目标考核的范畴。
下一步,安徽还将考虑出台针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管和绩效考评机制,届时将把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和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情况纳入监管和考核指标。
记者:执行输液管理新规不力的,将面临哪些处罚?执行输液管理新规较好的,又将获得哪些奖励?
吴振宇:医院处理医师不合理输液情况时,不能仅是消极地采取处罚措施,如扣奖金、罚款等,还要通过教育培训,让医务人员树立主动担当合理用药责任的理念,提高输液规范的认知度。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如发现医疗机构输液管理不合格,一方面要及时通报批评,另一方面要督促医疗机构立即整改完善。对输液管理表现优秀的,也及时通报表扬,并总结宣传好的做法和经验。无论情况如何,监督检查情况都要纳入医疗机构等级医院评审和绩效考核的范畴。
安徽省卫计委日前发布通知,将包括感冒发烧、慢性咽炎、小儿腹泻等53种常见病列入禁止输液名单,进一步推进“限抗令”。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是最受安徽省新政影响的两大品类,其销售也将会受到影响。记者注意到,被视为新医改样板发源地的安徽省,其医改试点一直备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安徽率先提出输液管理的要求和具体措施,并明确53种常见病禁止输液,将对其他省份起到启示作用。
昨日,受相关消息的影响,大输液巨头科伦药业、华润双鹤、华仁药业,相关中药注射剂公司中恒集团、上海凯宝等都有不同幅度下跌。
病危等三种情况才能输液
8月18日,安徽省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53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应进行输液。
此外,为规范医疗行为,通知还要求该省医疗机构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加强对医师培训和指导,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安徽省将定期开展静脉输液处方点评,以及对医疗机构进行随机抽查,并将检查结果向全省进行通报,并纳入对各地的目标考核等方式确保政策的执行。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医生对何时应使用抗生素都非常明确,但是,有时候患者会要求,而且输液产品价格高、回扣空间大,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医生也会给患者输液,这造成了抗生素滥用。安徽省的新政从病种入手切中要害,预计将会大大限制抗生素尤其是抗生素注射剂的使用。
在A股大输液医药上市公司中,有科伦药业、华润双鹤、华仁药业等。昨日,大输液巨头华润双鹤副总陈仙霞表示,安徽省新政对公司的影响还不能确定。
抗生素的滥用一直备受关注。2012年,城市等级医院用药规模为5314亿元,抗感染用药规模962亿元占比18.1%。照此统计,抗菌药的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此外,我国注射剂用量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2012年,号称“史上最严限抗令”出台,通过对抗生素分级管理、限定医院使用上限以及明确医生使用权限等方式,对抗生素使用进行限制。“限抗令”出台后,鲁抗医药、海正医药、哈药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曾披露称,限抗令对其业绩产生影响。鲁抗医药当年业绩甚至出现大反转,其2011年的净利润为盈利1500万元,2012年则亏损1.35亿元。
此次安徽出台新政,将进一步扩大“限抗令”的威力。只是,上述业内人士也表示,安徽省此次出台的政策打击精准,但是未确定静脉注射在处方中的使用比例,这可能会影响政策的推行效果。
心脑血管中药注射剂承压
除了抗生素的使用受到限制外,清热类、心血管类的中药注射剂的销售也受到影响。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作用机理不明确,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很多中药注射剂都是和西药一起搭配使用,而安徽省限制大输液的使用也将给搭配销售的中药注射剂的销售带来影响。
此前,在“限抗令”中,中药抗生素并不在限制的范围内,很多中药类抗菌药物获得大幅度增长,例如,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如“痰热清”销量就获得逐步增长。
近日上海凯宝公布的2014年中报,兴业证券预计痰热清注射剂的销量与去年同比增长为10%到15%。此次按病种限制后,其销售也将随之受到影响。
此外,安徽省卫计委还明确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应不用注射剂,这对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的中药注射剂销售产生影响。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等等都是用于预防或者配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
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份,安徽省发布的新农合药物预警名单中也有这些药品的身影。当时为了遏制医疗机构滥用药品,安徽省卫生厅发布药品预警名单,规定这些药品的使用费用要比2012年下降50%,超出部分新农合不予支付。
其中,血栓通注射液为中恒集团的独家品种,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中恒集团时,其工作人员表示,安徽省出台创新政策并不出乎他们的意外,他们不时有创新政策出台,目前他们并未关注到此政策,但是从以前政策来看,对他们影响不大。
此前,中恒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血栓通在安徽省的销售量为500万支左右,其中属于新农合范畴为30%,大概150万支左右,按照安徽省的规定今年不超过去年60%,即减少60万支,占公司销售额的比重不到1%。
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一、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二、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三、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
四、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