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州4月17日电(记者李刚)记者17日从广东省财政厅获悉:2017—2021年,广东省财政将安排资金1亿元,用于加强岭南中药材保护,以促进中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中,2017年安排5...即将发布
【解说】1月12日,记者从“‘两岸三地’高校共建植物学与天然植物药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研讨会上获悉,总投资达12亿元人民币打造的岭南中草药文化博览园项目在广州从化市正式启动。
会上,来自广东、香港、台湾两岸三地高校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纷纷围绕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展开讨论。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国家明确了中医药的法律地位。中医诊所、针灸中心已成为许多国家提供传统医药服务的主要模式和场所。
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张镜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中医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医药科技支撑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和中药企业国际竞争力薄弱。
【同期】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 张镜源
我们要发展中医药事业,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这个基地的打造,将来我们就要把它变成中草药的种植基地,学校的实习基地,我们这个中医文化的弘扬推广基地。
【解说】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则表示,近年来,粤港台三地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植物药国际化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入。
【同期】中国中药协会会长 房书亭
那么这次我们从化这个植物药、天然植物学植物园区这么一个基地,主要着眼于“两岸三地”的科研和教学的这么一个实体成立,也对进一步推动两岸三地植物药研究方面向更深一步发展。
【解说】据了解,岭南中草药文化博览园总体规划面积1万亩。博览园建成后将拥有生产与研发、教育与生态保护、观光养生三大功能。
新华社记者白纯、袁非焱广州从化报道。(完)
岭南人饮用凉茶历史悠久,代代流传。它与粤剧、粤菜、粤语一起,体现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凉茶盛行于两广和港澳地区,与岭南气候和水土有很大关系。这里“地湿水温”,气候偏燥热,体内易“聚火”,岭南人从小就爱喝凉茶。其实,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带着淡淡药味的凉茶是粤港澳居民根据当地气候、水土等特征,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开发出的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传统保健饮品。经过粤港澳三地政府的联合申报,国务院已批准将凉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近我去了趟香港,走在大街小巷,很容易看到凉茶铺。这里凉茶铺的面积不大,门口柜台装凉茶的大铜壶特别抢眼。在香港喝凉茶,可站在柜台前喝,也可以坐在店里喝。
由古至今,凉茶已经成为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承载着历史,保留着传统。过去香港凉茶摊是流动的沿街叫卖,近年来都已逐步搬进了固定门市内。香港凉茶品种甚多,有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苦瓜干凉茶等。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是港人喜爱的传统凉茶。喝凉茶是港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民间流传着“饮一杯凉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一直研究凉茶药材的香港中国医学研究所所长李宁汉说,历史上数以万计被卖到南洋当矿工的港人都自备24味中药,劳累时经常患感冒,看不起大夫,只篚饮凉茶,否则就会客死他乡。数百年来,林立于广东、香港、澳门的凉茶铺,形成了一道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景线。时至今天,凉茶仍然是粤港澳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
凉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广泛的民间性、公认的有效性、严格的传承性,使其成为世界饮料市场的一匹“黑马”。目前,岭南地区(含港、澳)凉茶年产销量已达600多万吨,销售范围已覆盖全国及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近20个国家。
由广东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湛江市医学会外科分会主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办,《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社、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二届岭南胰腺外科高峰论坛暨湛江医学会外科分会年会,普外新技术学习班&消化肿瘤靶向治疗新技术学习班”于2010年12月17日至19日在广东湛江成功召开。
第一届岭南胰腺外科论坛于2009年10月在佛山成功召开,并在省内及周边地区胰腺外科同仁中取得了较好的评价。第二届岭南胰腺外科高峰论坛主要面向广东省胰腺内、外科同仁,秉承普及与提高的理念,展示我省胰腺外科领域最新成果和学术动态。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系教授,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席刘允怡教授,湛江市副市长梁志鹏博士,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王捷教授、区庆嘉教授、陈积圣教授、陈汝福教授,中山一院梁力建、省人民医院区金锐副院长院长等省内专家共20余人主持本次大会并做主题演讲,来自省内外共250余位胰腺肝胆外科的同仁参加会议。
有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曾经在广东的一个论坛上说过,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将有疗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保存传承下来,让后代人来研究中医为什么有疗效和它的作用机理。他认为我们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正确地解释中医,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相信对中医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吕玉波
现代医疗的模式就是“努力找病,除恶务尽”,根本不考虑人的健康能力、自我痊愈能力、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中医不去找病、不认识病却能治好病,靠什么?靠激起人自身的抗病能力。中医不是关门打狗,是给出路、帮一把,是开门放狗,人的生命是不能挨打的。——陆广莘
岭南中医的特色
陈扬:中医在广东有得天独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认同,有句话说“广东的媳妇是半个中医”,也有一种说法叫“人人皆中医”。怎么评价这种现象呢?
吕玉波: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广东老百姓对于什么时候应该怎么调养,比如说秋天用清润的东西,夏天用消暑的东西,春天雨纷纷,就要祛湿,到了冬天就要进补,都是很懂的。广东地处岭南,在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雨水多,阳光充足,四季不分明,树木四季常青,细菌在这种环境下生长得特别快。这样一种地理环境,过去说是南蛮之地,瘴疠之地,传染病比较多。广大老百姓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自我保护的方法,这套方法很多都具有中医药的一些基础知识。
历代以来,特别是晋朝葛洪到了广东以后,在罗浮山研究医药也包括炼丹,总结了岭南老百姓很多对抗疾病的方法。他和他妻子鲍姑都给人看病,一个主要是用药为人治病,一个主要是用针灸为人治病,形成了一套很好的具有岭南特点的方法,而且写出了中医学上的经典《肘后备急方》。这就形成了一种社会基础,也是很有岭南特色的中医体系。所以广东到处有凉茶铺,主妇在家经常煲汤,这都是岭南地域特色。
陈扬:岭南中医有什么明显特征?
吕玉波:岭南中医的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医有一本经典著作 《温病学》,岭南医学对温病学作出了很大贡献。第二个特点是治疗方法上,在“清热、祛湿、除痰”方面有独到研究。第三点,岭南脾胃学说在全国很出名,治疗很多疾病从调脾调胃入手,这也是我们岭南中医的特点。比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出“五脏相关学说”,在治疗冠心病时就特别强调由脾胃入手。
再一个特点是草药特别丰富。1983年的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广东有2500多种,这就是著名的南药,有很多地道的药材,如阳春砂仁、新会陈皮、化州橘红、肇庆巴戟等。另外药食同源的理念对全国影响很大。
陈扬:广东人有个习惯,病了不去看,先扛着,你叫他吃西药,不吃,说西药很“散”(伤元气),打针也不干,说打针很伤身体,万不得已去找西医吃完药、打完针,还要找中医“执手尾”(收尾)。广东人对中、西医这样一种奇特的心态,其他地方有没有?
陆广莘:对打针有这样的评价我觉得不为过,为什么呢?1962年美国科学家卡逊写了一本书《寂静的春天》,这本书针对什么呢?针对农药和化肥,农药为农业杀虫,一个直接的对抗;化肥为农业施肥,一个直接的补充,效果很快。穆勒1948年发明DDT并获得诺贝尔奖,十几年之后,卡逊指出了DDT的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DDT在全球被禁止使用。此事昭示着医学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西药的特点就是用身外之物、用化学的东西去干预身体功能,当时效果很快,但是后果也很快出现了。
陈扬:在治疗和保健方面,我们岭南中医的基本概念是怎么样的?
吕玉波:我能不能用一个故事来比喻?大家知道扁鹊是古代的名医,救治过很多危重病人,能够起死回生,但他对称赞他的人说,我不是最高明的医生,最高明的医生是我大哥,他擅长帮人调养,让人不得病,叫上工治未病。我二哥能治欲病之人,这些人就是将要得病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亚健康状态,叫中工治欲病。我呢,只能治有病之人,是下工。这三个层次中间,我是最差的,所以你们不要称赞我,应该称赞我的大哥和二哥。
陆广莘:两千年前,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这样描述医药的功能:“方技者,皆生生之具……”就是说,医药是为人类生命过程中的生存、发展、健康服务的方法和技术工具。中医在几千年里把医生分成四种等级:第一个层次,上工治未病,守神;第二个层次,中工治欲病,强调保健,守气;治已病是下等的医学,这个观念是很先进的。
治已病又分两类,一类是利用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辩证地治疗,提高人的稳态调节能力。第四等呢,是见什么治什么,你发烧我退烧,你炎症我消炎,血压高降血压,血糖高降血糖,这是粗工,粗工守形。“粗工汹汹,以为可攻”,这就出现问题了,“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激辩中医科学性
陈扬:梁启超、陈独秀、胡适都对中医有意见。最近我上“天涯社区”看,发现一些有很好的当代西方教育背景的人,甚至提出要在中国废除中医的口号。所以我想请教两位,中医的科学性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吕玉波:人体很复杂,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我的理解是人用不同视角去认识自己,你不能用一个视角去否定另一个视角。我想起古代的一个故事《两小儿辩日》,是早上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说早上太阳近的理由是早上看到的太阳比中午大,说中午太阳近的理由是中午感到更热,一个用眼来判断,一个用感觉来判断,但是他们所说的都不是没有道理。
有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曾经在广东的一个论坛上说过: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将有疗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保存传承下来,让后代人来研究中医为什么有疗效和它的作用机理。他为什么讲这句话呢?他认为我们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正确地解释中医,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相信对中医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
陆广莘:中医是不是一门科学?或者说医学是不是科学,以至于医学能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都在争论。正如梁启超曾问:“中医尽能愈病,总无人能以其愈病之理由喻人?”中医有效,但谁能把治好病的道理说清楚呢?第一个回答者是陈独秀,他说这是因为中医不知道科学,没有解剖学,也没有进行药物分析,细菌和病毒传染也没听说过。陈独秀的回答隐含了什么呢?中医不科学。接下来胡适有句名言,病因、病理、病位构成了疾病分类的三要素。西医能说清楚人得了什么病,即使治不好,西医也是科学的。中医能治好病,就是说不清楚得了什么病,所以中医不科学。
科学(自然科学)是一个层次,天文、地理、生物、化学是二级学科,医学是生物学下的第三代。科学是老子,生物学是儿子,医学是孙子。这个命题是1761年从莫尔加尼的《疾病的位置和原因》开始的,沿着这条路走了200年。现代医疗的模式就是“努力找病,除恶务尽”,根本不考虑人体本身的自我痊愈能力、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2003年SARS来了,SARS的病原体是什么?病毒学家在争论,没有一个说得清楚的,但是咱们广州的中医把它治好了。中医被认为不科学,经历近百年来不公待遇却大难不死,正在于它能帮助人体恢复健康,在于它一直关心的是人。现在来中国的留学生中,人数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中医的,英国伦敦有几千个中医医生,美国、澳大利亚都有中医学院。
陈扬:关于自我痊愈能力这一点,请问一下,一个人病了不去看病,自己好了可能性有多少?医疗起到的是100%的决定作用还是只是部分力量而已?
陆广莘:最近探讨科技伦理问题,科学对人类的价值,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贡献度。现代医学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只有百分之八。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1世纪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研究对象,而应该以人类健康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2008年下半年卫生部一个项目命题“健康中国2020”,任务是促进全民族健康,不是不治病,但是任务重点转为促进健康。
医学就应以人的自我生存发展能力作为研究对象。中医不去找病、不认识病却能治好病,靠什么?靠激起人自身的抗病能力。中医不是关门打狗,是给出路、帮一把,是开门放狗,人的生命是不能挨打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一点。
陈扬:陆老讲到中国在世界中医药市场上的份额只占到3%~5%,这是怎么回事呢?
陆广莘:世界中医药市场大部分被韩国和日本占领。日本人到中国来学习,之后把古方拿走,这种情况却还没有引起国内的学者足够的重视。
世界上开始强调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方向转化,你说到凉茶,我就在想,凉茶总比冰淇淋好吧。酸梅汤也是好的饮料,服务于劳动人民,又便宜。中国既有好的饮料,为什么不开发深加工,尽找洋玩意儿?我1993年去美国讲学,一下飞机发现很多人得了花粉热,我说你们为什么那么多人得花粉热?就是喝冰水喝的。胃是全身温度最高点。酶需要这样的温度,一吃冰的东西消化酶活性就降低了,这样蛋白质分解不完全,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现代社会养生经
陈扬:吕院长1950年出生,60岁了,看去比我年轻多了;陆老1926年出生,今年84岁,活得却依然这么精神。请教一下陆老养生之道。
陆广莘:养生是永恒的主题。生命应有的长度,按《尚书》的说法是120岁。乾隆时期,广西巴马有一个人活了141岁的,乾隆皇帝给他颁发了奖状。然而,前几年北京中关村的一些“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死时的平均年龄是52岁。生、长、壮、老、已,是人生的生命曲线,60岁是个分界线,60岁后退休,退休以后就孤独了,老年人有个特点,每个人身上有三五种病,到了晚年整天找医生,在疾病的恐惧笼罩下,人能幸福吗?
我有过20多年的肝病史,但是我活下来了。病怎么得的?中医有句话“生病起于过用。”张仲景《虚劳篇》说,人劳加重虚,血不通畅,能量过不来,人就虚了。血怎么过不去呢?一是情绪,肝郁不舒,气血过不去了。广东人“虚”,跟勤劳的习惯有关。怎么办?还是八个字,“我尽我心,量力而行”。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我到底本事有多大?我尽心了,也尽力了。第二就是要长,不要强。长,就是细水长流,也叫可持续发展。玩命干很快就下来了。
健康是两个含义,身强则健,心怡乃康。老百姓说,三分治七分养。我们到地球上走一遭不容易,我80多岁还干活儿、带博士后,过得挺好。孔夫子是快乐圣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六经第一经是《乐经》。快乐是第一位的。第一是自得其乐,今天读了一本书,精神有收获,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享受;第二条,不管什么年龄阶段,要助人为乐,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会很快乐;第三是知足常乐。今天日子不错了,乐以忘忧,就是要潇洒走一回。
陈扬:广东人有个概念,叫民以食为天。吃与养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陆广莘:民以食为天,美味是乐的来源,是一个精神享受,但是到今天我觉得矛盾转化了。用赵本山的话来说“不差钱”,现在不是缺营养,而是营养过剩,出现慢性病井喷的现象。心脑血管病是脂肪问题,糖尿病90%是脂肪问题。不是脂肪不好,是吃进去东西太多了,用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了。这个命题特别重要。不是肥不肥的问题,而是进食的量和速度的问题。美国的华人结肠癌比率高,在中国饮食基本上是吃粮食、蔬菜,到了美国,华人也吃牛排,饮食结构的改变就带来了问题。(羊城晚报 刘文晋 廖怀凌)
本报讯 (通讯员陆婉军)3月11日,广东省中医院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南宁举行协作医院签字揭牌仪式。粤桂两家省级中医院“结对子”,将共同打造岭南中医药服务平台,在医疗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据介绍,两家医院去年11月就已达成医疗技术协作共识。今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将充分利用双方合力搭建的发展平台,借鉴广东省中医院先进的办院理念和优越的技术、人才资源,快速提升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先进医疗技术。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表示,双方将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在岭南构建起一个高品质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平台,促进岭南中医药的学术交流。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脊柱中轴及骶髂、髋等多个关节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的病情顽固,致残率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岭南挑筋疗法是针挑疗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是用特制的针具,通过挑、提、摇、摆等动作,将穴位相应的皮内纤维(筋)挑拨出来,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物理刺激疗法。
该疗法具有简、便、效、廉,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诊断标准
一、临床标准 1.腰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2.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3.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二、放射学标准 双侧骶髂关节炎大于或等于Ⅱ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三、确诊条件 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
适应证
一、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患者,以早期患者更明显。
二、对各个关节的疼痛都有一定疗效,尤其以腰背骶髂僵痛患者更为明显。
三、年龄在18~65岁。
禁忌证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有糖尿病、血液病(包括血友病和凝血机制异常的有出血倾向及严重贫血患者)、孕妇、精神病,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和红斑狼疮患者。
操作方法
一、操作前准备的物品 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2%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75%酒精,2%碘酊,无菌纱垫、胶布、棉签、手套、孔巾、小剪刀、镊子、医用盘和针具。
二、针挑点 选C4~S5。膀胱经穴(包括1、2线)、督脉、华佗夹脊穴、阿是穴。
三、操作方法和步骤
1.取俯卧位或坐位。
2.选好针挑点,常规消毒,戴手套,铺孔巾,用2%普鲁卡因在相应穴位注射直径0.8厘米皮丘。
3.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握住岭南牌I型针挑针的针体后部7/8(露出全针1/8针尖部分),左手食指轻压穴一侧以固定皮肤,把针尖放在挑点中心处,右手持针呈60o角缓慢进针过皮肤0.1厘米。
4.当针尖穿过皮肤后,左手食 指向左轻拨皮肤,右手指把针尖翘高将纤维拉出至表皮上,然后一边向上用力一边将针体作前后摇摆,把挑起的第1条纤维拉出,同时露出一个破口。再将针尖伸进缺口周围真皮层,挑出一些带黏性的皮内纤维。挑一条拨出一条,反复多次,直至把针口半径为0.25厘米范围内的纤维挑完为止。
5.在挑治过程中,先将缺口周围皮内纤维向破口方向轻轻拉至针口上,然后一边做前后摇摆,一边向上用力缓慢拉出纤维。当纤维被拉长,右手指下抵抗力减弱时,即旋转针体,让纤维缠在针体上,纤维随针摆动而拉长;当右手指下抵抗力减弱时,又随之把纤维旋缠在针体上,边摆边旋转,直至把纤维拉出为止。摇摆时,若感到右手指下抵抗力明显减弱时,切勿大力挑提,以免纤维中断,如果中断,可用针重新挑拔。如纤维过粗,不利操作,可用小剪刀剪掉。
6.当针挑点破口半径0.25厘米范围内,感觉已没有纤维阻碍针的活动时,应反复在针口周围再次探找。如确认无纤维阻碍针的活动时方可结束操作。最后针口的形状呈上窄下阔,周围隆起一条基边的古井状。上口直径约0.15厘米。深度为0.25厘米。
7.挑毕,伤口涂上碘酊,外贴无菌小纱垫固定。
8.挑治顺序由下往上,先取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然后分别再取督脉、华佗夹脊穴。如腰背疼痛较甚,可按其疼痛程度从重到轻顺序挑治其相应的穴位。
四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天针挑1次,每次取4个穴位(左右对称),15天为1疗程,休息3天,继续第2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五、关键技术环节
1.挑筋法一般只挑取真皮层纤维(胶原纤维),而不是皮下组织的纤维,故针挑口的深度不超过0.25厘米。
2.挑筋时用力要柔和、均匀,切勿大力提拉。
六 、注意事项
1.局麻时如用普鲁卡因,先要皮试,阴性者才能应用。
2.严格消毒,治疗前后针挑口要按常规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治疗后第1天针挑处不要接触水,以后持续2天都要用碘酒涂伤口,以预防伤口感染。
七、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1.晕针处理 首先应停止操作,让患者仰位平卧休息一会儿,或饮一杯糖水或热开水即可。严重者给予50%的葡萄糖静推或静滴能量合剂。
2.普鲁卡因过敏处理 停止操作,按抗过敏治疗及时对症处理。
3.一般出血处理 停止操作,以棉球按压3~5分钟即可。
4.针挑口感染处理 按抗感染治疗。
5.针挑口瘙痒处理 轻者自然消失,严重者按抗过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