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引起的系列临床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至于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预后较差,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目前随着透析、移植的发展,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但由于高昂的治疗费用,很多病人无法承受,并且透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的46例CRF住院及门诊病人均符合CRF诊断标准 [1] 。其肾功能损害情况均缓慢进行,发现肾功能损害的时间均超过3个月,但均未达到终末期肾脏病,并且临床上已排除了肾衰可逆病因及因素,均为非透析病人。血肌酐在136~707μmol/L之间,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肾功能损害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7~72岁,平均54岁;病程2~15年。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6例,其他肾疾病4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营养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控制血压、治疗贫血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方药:生大黄10~15g(后下),生牡蛎30g(先煎),蒲公英10g,丹参30g,黄芪20g;对照组仅用上述常规治疗。两组病人均维持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的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钙(Ca 2+ )、血磷(P 3- )等。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结果用ˉ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病人的血BUN、Scr、Hb、Ccr、Ca 2+ 、P 3- 变化见表1。从表中发现经治疗两组病人的血BUN Scr有明显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血Hb、Ca 2+ 、P 3- 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3 讨论
CRF是常见疾病,若无可逆因素,肾功能临床进行性恶化,预后较差。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欠佳,因此临床上正在积极寻求最好的方法,以缓解发展至尿毒症。慢性肾衰竭病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不能安全由肾排出,故造成一些毒性物质的潴留;一方面这些物质向肠道内渗透,通过肠道排泄;另一方面,肠道内还要产生这些毒素,肠道中的毒素又可能经肠道吸收入血,正常人体这部分毒素约有25%通过肠道排泄,而肾衰竭病人肠道中的这些毒素远远超过正常人。因此,能从肠道中消除这部分毒素,则会减轻尿毒症的症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这正是慢性肾衰非透析疗法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黄芪可通过双向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改善代谢紊乱,减少蛋白尿;通过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肾炎,病人血液流变学的改善而延缓CRF进展 [2] 。大黄有荡涤胃肠,通利大便,分利五脏功能,现代药理学认为,大黄除有泻浊功能外,更能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有明显抑制作用,使残余肾功能单位代谢性增长,从而对肾功能有所改善 [3] 。CRF病人多有缺钙和湿毒内蕴,加入牡蛎可以补钙降磷,蒲公英清热解毒,全方共同起到补气、泻下、活血化瘀的功能。本组资料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CRF病人,不仅有明显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明显延缓肾功能的恶化。以上仅是个人的临床体会,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7-579.
2 余凌,李惊子,王海燕,等.黄芪、当归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5):396-699.
3 顾连云,张艳玲.尿毒症与感染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下).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9(5):497-498.
作者单位:150080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职工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