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献血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献血200~400ml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但也常有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献血反应的发生并非器质性病变所致,其主要原因是精神高度紧张、恐惧扎针时疼痛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心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反射性迷走神经活动性增强,导致血输出量骤减,出现一般性脑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引起短暂性意识丧失,发生抽搐......
献血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献血200~400ml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但也常有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献血反应的发生并非器质性病变所致,其主要原因是精神高度紧张、恐惧扎针时疼痛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心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反射性迷走神经活动性增强,导致血输出量骤减,出现一般性脑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引起短暂性意识丧失,发生抽搐、昏厥等现象。尤以晕厥反应为多见。据我站统计,2004年1月~2005年6月共采血12430人次,其中发生晕厥者225人次,发生率为1.81%。我们对所有晕厥的献血者在分析原因基础上进行了及时处理,献血者均很快得到恢复。现将晕厥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晕厥的预防措施与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发生晕厥反应的献血者中男性96人次,女性129人次,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18岁。 资料如表1所示。表1 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原因(略)发生晕厥的献血者中,有158人次为初次献血者,占晕厥人数的70.2%;晕厥发生在采血过程中的有54例,占24%;发生在采血后3~5min有101例,占44.9%;发生在采血后10~20min的53例,占23.6%;20min以上者17例,占7.6%。
2 晕厥的急救与护理
2.1 晕厥的诊断 献血后晕厥属迷走神经性晕厥,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四肢无力、脉搏快而弱或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短暂意识丧失。
2.2 晕厥的急救与护理 当晕厥发生时应立即停止采血,给予平卧头低位,保证大脑供血,松开衣领和腰带保证呼吸道通畅并给饮糖盐水。轻微晕厥者经以上处理再辅以安慰等心理护理多可迅速恢复,严重者必要时刺激人中、十宣、合谷等穴,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低血糖时可以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按以上方法正确处理晕厥多可迅速恢复,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但应高度警惕迟发性晕厥造成外伤。
2.3 处理晕厥时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晕厥的发生与献血者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紧张恐惧是引起晕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处理晕厥时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紧张心理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轻微晕厥者,保持其情绪稳定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多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
3 讨论
3.1 晕厥发生的原因
3.1.1 精神因素 大部分发生晕厥的献血者,情绪非常敏感,对采血穿刺十分紧张、恐惧,有的采血时反复诉述害怕,并在护士采血时因恐惧而全身颤抖,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晕厥。有70.2%的晕厥发生在初次献血者,与他们对献血知识缺乏了解,易于恐惧有关。
3.1.2 环境因素 闷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晕厥反应发生率高,室内嘈杂、空气污浊或过于拥挤也是引起晕厥反应的主要因素。
3.1.3 空腹采血 饥饿和低血糖是引起晕厥的常见原因之一。有的献血者缺乏知识,为避免出现脂血,不吃早餐、空腹采血而导致饥饿、低血糖出现晕厥。
3.1.4 疼痛刺激 采血时穿刺进针引起的疼痛也是引起晕厥的原因之一。有的献血者晕厥恢复后反映采血进针时疼痛,加重其恐惧心理从而被“吓晕”,特别是对疼痛过于敏感者,疼痛更是发生晕厥的主要原因。
3.1.5 睡眠不足或疲劳 献血者在献血前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可加重献血反应。本文中有28例献血者因过度劳累或通宵未眠而致晕厥。
3.1.6 晕血或晕针 本文中有4例晕厥者献血前有晕血或晕针史。
3.1.7 情绪因素 本文中有3例因采血前同他人发生矛盾争吵,因情绪受到影响,采血时即发生晕厥反应。
3.2 预防措施 (1)应向初次献血者讲解献血常识,告之献血无损健康,献血后稍作休息可以照常活动和工作,不会影响健康等,使之情绪稳定,可有效预防晕厥发生。(2)改善采血室的条件。通过安装暖气片、风扇和空调等保证采血室适宜温度,使空气流通,同时维持好秩序,使献血时不过于拥挤,可有效减少晕厥反应的发生。(3)多给献血者进行常识宣教,嘱清晨进清淡饮食,避免空腹采血可减少晕厥发生。(4)采血时护士应注意动作轻柔,进针要快,保证一针准确率达100%。与此同时与献血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可以减轻其对疼痛的敏感。(5)嘱献血者献血前充分的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可减少晕厥反应的发生。(6)采血前仔细询问是否有晕血或晕针史十分重要,采取平卧位采血,安慰献血者不要过度紧张,减少思想负担,嘱其不看血或穿刺针,同其交谈,分散注意力可减少因晕血或晕针引起的晕厥。(7)采血前血管的选择和穿刺技术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晕厥反应的发生。(8)稳定情绪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预防晕厥反应的发生。
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延吉,延边红十字中心血站
(编辑:海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