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市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中国计划免疫 2000年第4期第6卷 论著 作者:王凌云陈丽娟徐述湘和京果赵勇李艳丽刘树义 单位:王凌云陈丽娟徐述湘和京果(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北京100013)。赵勇(北京市丰台区卫生防疫站,北京100071)。李艳丽(北京市朝阳区卫生防疫站,北京100026)。刘树义(北京市房山......
北京市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中国计划免疫 2000年第4期第6卷 论 著
作者:王凌云 陈丽娟 徐述湘 和京果 赵勇 李艳丽 刘树义
单位:王凌云 陈丽娟 徐述湘 和京果(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北京 100013) ;赵勇(北京市丰台区卫生防疫站,北京 100071);李艳丽(北京市朝阳区卫生防疫站,北京 100026);刘树义(北京市房山区卫生防疫站,北京 102400)
关键词: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保护率
摘要:为了解在北京市居住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的水平,在1998年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了346名在北京市居住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结果显示,保护率44.22%,抗体阳性破伤风抗毒素(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096 IU/ml。北京户籍119人,保护率66.39%,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100 IU/ml;外省户籍227人,保护率32.60%,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092 IU/ml。经统计学分析,不同户籍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保护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阳性TAT平均含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北京户籍各年龄组之间破伤风抗体保护率、阳性TAT平均含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外省户籍各年龄组之间保护率、阳性TAT平均含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中图分类号:R5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16X(2000)04-0211-03
A Serological Survey on Tetanus Antibody Levels of Women at Childbearing Age in Beijing
WANG Ling-yun CHEN Li-juan XU Shu-xiang et al
(Beijing Epidemic Prevention Station, Beijing 100013, China.)
Abstract: A serological survey on tetanus antibody level was carried out. Serum samples from 346 women of 18-38 years old living in Beijing were tested with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For all of the women tested, the antibody protective rate was 44.22%, and the positive TAT was 0.096IU/ml. For the 119 native inhabitants tested, the antibody protective rate was 66.39%, the positive TAT was 0.100IU/ml. For the 227 non-native inhabitants tested, the antibody protective rate was 32.62%, the positive TAT was 0.092IU/ml.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ntibody protective rate between native and non-native inhabitants in Beij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also found in the antibody protective rate as well as in the positive TAT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non-native inhabitants.
Key words: Women at childbearing age; Tetanus antibody; Protective rate
新生儿破伤风是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要消除的疾病。提高育龄期妇女 的破伤风抗体水平,可以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了解在北京市居住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供更好的防疫措施,北京市于1998年开展了北京市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材料与方法
1 监测对象 选取丰台区、房山区、朝阳区为监测单位,每个监测单位随机抽取18~38岁妇女100~120人,共346人。每人采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置-20℃冻存备检。
2 监测方法 按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破伤风抗毒素(TAT)0.0156IU/ml为阳性;TAT≥0.01IU/ml为达到保护水平。实验由北京市卫生防疫站统一完成。
结 果
1 不同户籍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
本次共监测346人,保护率44.22%,最高抗体达4.00000IU/ml,最低抗体为0.000975IU/ml,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096IU/ml(表1)。
346人中,北京户籍119人,保护率66.39%,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100IU/ml;外省户籍227人,保护率32.60%,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092IU/ml。经统计学分析,不同户籍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保护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35.74,P<0.01),阳性TAT平均含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0.400,P>0.05)(表1)。
2 不同地区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
表1 北京市不同户籍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
户籍 | 监测
人数 |
破伤风抗体(IU/ml) | 阳性
人数 |
阳性率
(%) |
阳性TAT
(IU/ml) |
||||||||
≤0.0078 | 0.0156 | 0.03125 | 0.0625 | 0.1250 | 0.2500 | 0.5000 | 1.0000 | 4.0000 | |||||
北京 | 119 | 40 | 11 | 13 | 16 | 7 | 20 | 7 | 5 | 0 | 79 | 66.39 | 0.100 |
外省 | 227 | 153 | 9 | 14 | 17 | 14 | 10 | 3 | 6 | 1 | 74 | 32.60 | 0.092 |
合计 | 346 | 193 | 20 | 27 | 33 | 21 | 30 | 10 | 11 | 1 | 153 | 44.22 | 0.096 |
346名监测对象中,房山区120人、朝阳区126人、丰台区100人;其中本地人数分别为59、60、0人,外省人数分别为61、66、100人,其保护率和阳性TAT平均含量见表2。
表2 北京市不同地区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
区 | 北京户籍 | 外省户籍 | ||||||
监测
人数 |
阳性
人数 |
阳性率
(%) |
阳性TAT
(IU/ml) |
监测
人数 |
阳性
人数 |
阳性率
(%) |
阳性TAT
(IU/ml) |
|
房山 | 59 | 30 | 50.85 | 0.072 | 61 | 27 | 44.26 | 0.081 |
朝阳 | 60 | 49 | 81.67 | 0.122 | 66 | 22 | 33.33 | 0.093 |
丰台 | 0 | - | - | - | 100 | 25 | 25.00 | 0.104 |
合计 | 119 | 79 | 66.39 | 0.100 | 227 | 74 | 32.60 | 0.092 |
3 不同户籍不同年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
共监测346人,分4个年龄组:18~20、21~25、26~30、31~38岁。北京户籍119人,各年龄组人数、保护率和阳性TAT平均含量见表3。经统计学分析,北京户籍的育龄期妇女各年龄组之间破伤风抗体保护率(χ2=2.04,P>0.05)及阳性TAT平均含量(F=0.148,P>0.05)的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外省户籍227人,各年龄组人数、保护率和阳性TAT平均含量见表3。经统计学分析,外省户籍的育龄期妇女各年龄组之间,破伤风抗体保护率(χ2=16.23,P<0.05)及阳性TAT平均含量(F=2.933,P<0.05)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3)。保护率及阳性TAT平均含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表3 北京市不同户籍不同年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
年龄组
(岁) |
北京户籍 | 外省户籍 | ||||||
监测
人数 |
阳性
人数 |
阳性率
(%) |
阳性TAT
(IU/ml) |
监测
人数 |
阳性
人数 |
阳性率
(%) |
阳性TAT
(IU/ml) |
|
18~20 | 18 | 14 | 77.78 | 0.098 | 62 | 32 | 51.61 | 0.113 |
21~25 | 23 | 13 | 56.52 | 0.082 | 79 | 24 | 30.38 | 0.122 |
26~30 | 42 | 28 | 66.67 | 0.103 | 52 | 10 | 19.23 | 0.042 |
31~38 | 36 | 24 | 66.67 | 0.109 | 34 | 8 | 23.53 | 0.049 |
合计 | 119 | 79 | 66.39 | 0.100 | 227 | 74 | 32.60 | 0.092 |
4 不同年份北京户籍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保护率
1989年监测16~35岁北京户籍育龄期妇女221人,血清抗体阳性145人,保护率65.61%,本次调查血清抗体保护率66.39%。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
讨 论
北京市从60年代开始常规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DPT),接种率逐年提高,1989年以后报告接种率已经达到99%以上。北京市的DPT免疫程序按卫生部统一规定,即婴儿3、4、5月龄各接种DPT1针;18~24月龄加强免疫1针;7岁加强免疫白破二联类毒素(DT)1针。资料显示:实施该免疫程序破伤风抗体水平可维持10年[1]。研究证明:孕妇血清中TAT≥0.01IU/ml时,可以保护新生儿免于破伤风芽胞杆菌侵袭。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北京户籍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保护率为66.39%,阳性TAT平均含量达0.100IU/ml,各年龄组之间保护率、阳性TAT平均含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与1989年育龄期妇女破伤风保护率相比,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北京市接种工作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疫苗在运输、保存中冷链运转较好,全程免疫60%以上免疫持久性达到11~31年,高于资料显示的10年。但是也不应忽视仍有近1/3的育龄期妇女缺乏对破伤风的免疫力,一旦分娩时消毒不严格,便有发生新生儿破伤风的危险。
外省户籍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保护率仅为32.60%,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092IU/ml,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破伤风抗体水平及保护率显著降低。18~20岁这一年龄组破伤风抗体水平较高,可能与20年前(1978年)全国正式开始实施计划免疫有关。≥21岁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低,70%以上对破伤风易感,这一群体正值生育高峰期,且不安全接生多存在于外省户籍育龄期妇女中。北京市1997~1998年报告新生儿破伤风24例,87.5%的病例是外省户籍。24例中21例为不安全接生,其中20例是外省户籍产妇,占95.2%。1997年外来人口普查中发现,外来儿童在京出生数是10029人[2],报告病例12例,发病率为1.2‰。所以加强对在京外省户籍育龄期妇女住院分娩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必要时可对这一特殊人群开展破伤风类毒素的强化免疫。
作者简介:王凌云(1971-),女,北京市人,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医师,医学学士,主要从事计划免疫监测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s
[2]张海坤.1997北京市外来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36.
收稿日期:1999-08-09
修回日期:200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