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陶节庵曰: 凡看伤寒, 极要识各经中死证死脉, 须一一理会过, 免致临病疑惑。少阴病, 恶寒身蜷而利, 手足逆冷者, 不治。 少阴病, 吐利躁烦, 四逆者死。 少阴病, 四逆身蜷, 脉不至, 不烦而躁者死。...
陶节庵曰: 凡看伤寒, 极要识各经中死证死脉, 须一一理会过, 免致临病疑惑。 但见死证, 便当以脉参之, 如果有疑, 切莫下药, 虽至亲俛恳, 亦不可治, 倘有差失, 咎将归于己矣。
脉浮而洪, 身汗如油, 喘而不休, 水浆不入, 形体不仁, 乍静乍乱, 此命绝也。 汗出发润, 喘而不休, 此肺绝也。 形如烟煤, 直视摇头, 此心绝也。 唇吻色青, 四肢振动, 此肝绝也。 环口黎黑, 冷汗发黄, 此脾绝也。 溲便遗失, 狂言, 反目直视, 此肾绝也。
少阴病, 恶寒身蜷而利, 手足逆冷者, 不治。 少阴病, 吐利躁烦, 四逆者死。 少阴病, 四逆身蜷, 脉不至, 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 六七日, 息高者死。 少阴病, 至五六日, 自利, 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 下利, 厥逆无脉, 服药后, 脉微续者生, 脉暴出者死。 少阴病, 但厥无汗, 而强发之, 必动其血, 未知从何道出, 或从口鼻, 或从目出, 是名下厥上竭, 为难治。
阴病见阳脉者生, 阳病见阴脉者死。 脉纯弦者死。 脉阴阳俱虚, 热不止者死。 脉阴阳俱盛, 大汗出, 热不解者死。 手足逆冷, 脉沉细, 谵言妄语者死。 脉证俱虚, 而见谵妄者死。 伤寒六七日, 脉微, 手足厥冷, 烦躁, 灸厥阴, 厥不还者死。 寸脉上不至关为阳绝, 尺脉下不至关为阴绝, 此皆不治, 决死也。 伤寒下利, 日十余行, 脉反实者死。
伤寒, 病?下素有痞气, 连于脐傍, 痛引少腹入阴筋者, 此名脏结, 死。 发热, 下利厥逆, 躁不得卧者死。 发热, 下利至甚, 厥不止者死。 直视谵语, 喘满者死, 下利者, 亦死。 下利发热者亦死。 发热而厥, 七日, 下利者难治。 伤寒六七日, 发热而利, 汗出不止者死, 有阴无阳故也。 阳气前绝, 阴气后绝者, 阴证也, 其人死后, 身色必青。 阴气前绝, 阳气后绝者, 阳证也, 其人死后, 身色必赤, 腋下温, 心下热也。
[金匮要略]曰: 六腑气绝于外者, 手足寒, 五脏气绝于内者, 利下不禁。 盖伤寒发热, 为邪气独甚, 若下利至甚, 厥不止, 此以邪未解, 而腑脏之气先绝, 故死。
[灵枢?热病篇]曰: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 一曰汗不出, 大颧发赤, 哕者死。 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 三曰目不明, 热不已者死。 四曰老人婴儿, 热而腹满者死。
五曰汗不出, 呕下血者死。 六曰舌本烂, 热不已者死。 七曰欬而?, 汗不出, 出不至足者死。 八曰: 髓热者死。 九曰热而痉者死, 腰折瘈瘲齿噤齘也。